发布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
世界博览会作为展示人类文明与科技成果的国际盛会,首次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尔后每隔十年在巴黎、纽约、旧金山、布鲁塞尔、东京等城市举行。每届博览会上都有代表时代发展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新成果展出。如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人造卫星,纽约世博会的电视机等。中国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展出金银珠宝,在旧金山世博会上展出了茅台酒…
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日益短缺问题,开发利用再生能源资源与技术,美国决定1982年在田纳西州那克斯维尔市举办以能源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中国与美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盛情邀请中国政府派团参展。
美国的邀请交给我国国家科委办理。但是,当时我国新能源技术还没起步,要去展览的只能是农村的沼气利用和粗糙的太阳能聚光盘。1981年11月美国主办方派代表团来京商谈落实参展细节,国家科委认为单靠展览能源产品,不能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决定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筹备事宜。
1981年10月末,我从意大利返京。回到办公室,见到处长正为与美国代表团谈判、签订参展协议忙得不可开交。处长安排我参与接待工作,干一些具体的活,如协议的翻译、文稿打字等。根据协议条款约定,中国除展出能源产品外,主要展出代表历史文化的长城砖和兵马俑,现场工艺品制作、国画绘画表演,轻工纺织品;美国免费提供展览场地,负责宣传广告,负责长城砖和兵马俑的往返运输、保险、安全(送展的长城砖和兵马俑均是真品)。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又是中美建交后我国在美国的首场大型文化商贸活动,政府非常重视。国家文物局同意调配十块长城砖、两套兵马俑,贸促会向全国征集优质展品,借调国画家和内画壶、刻磁、纂刻、刺绣、毛毯织造等专业大师。为了配合博览会主题,找到一艘太阳能驱动的工艺小龙船,安排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的现场操作。
1982年春节后,我接到通知,随团去美国工作,负责对外宣传联络和翻译工作。四月下旬,乘国航班机经东京、旧金山抵达纽约,然后换机飞往亚特兰大,再换机飞抵那克斯维尔。
诺克斯维尔是人口仅有十几万的南方小城,座落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麓和田纳西河河边上,风景秀丽,环境静谧。这里有久负盛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聚集着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及最大的原子能开发实验室和工厂。美国把以“能源推动世界”为主题的世博会的会址设在此,就是要向世人彰显美国在开发利用能源的成就和科技成果。
但是,在这么小的城市举办世界级的展览会,能否吸引足够数量的观众,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世博会主办方对中国参展很重视,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中国的展览内容,博览会还没开幕就吊足了美国观众的胃口。
长城砖和兵马俑是美方安排专机空运过来的,进入美国领空时,派出战机护航。运抵中国展馆后,主办方请中国展团的政府代表当着大批记者的面亲自开箱验货,取出展品。美方工作人员将长城砖磊在一幅巨型的长城照片的长城脚下,将两套兵马俑安放在巨幅西安兵马俑挖掘现场的照片前。结果,第二天有的报纸就报道说,中国参展带来了一百英尺长的长城,一军团的兵马俑。开箱时,我就在现场翻译,没说过这些话啊…看来,一贯注重事实的老美也有夸张讲“假话”的时候。
沼气装置极其简单,一根带有阀门的橡胶气管,一个炉头。我们安排美方人员在展馆外偏僻的地方挖一个大池子,去农场拉回一车牛屎马粪填上,插进胶管,埋好土。一旁站着的美方人员表情木然,我第一次经历,也是惊讶。几天后,工作人员打火点燃炉头,很快烧开一壶水,泡茶请美方人员品茶。消息传出,有当地报纸报道说:中国人将用沼气烧水泡茶,款待观众。
中国展馆内外按传统中国风格设计,展馆外是宽敞高大的门匾,馆内有古色古香的亭榭,展柜摆放玲琅满目的工艺品,与西方国家的展馆形成鲜明的对照。
五月一日,世博会开幕,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因前一年遇刺,他致辞时站在前面有一块防弹玻璃罩的讲台上。博览会期间,美国及国际许多政要前来参观。中国馆接待过美国前总统及家人,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贝克,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等政要及社会名流。他们来参观时,我作为展馆的礼宾负责人,几乎都接待陪同过。
中国馆开馆头几天,观众人数出乎预料的多。展馆挤满了人,门口有很多人等着。尤其是展出长城砖和兵马俑的展厅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抱怨,我们一筹莫展。主办方看此情况,在门外安装排队护栏,门口安排人,看馆内观众流动情况,分批放人进馆。馆内情况有了改善,但可苦了门口排队的观众。想参观中国馆的观众太多,常常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进馆。因排队时间长,日晒雨淋,经常发现老人身体不适,有的还晕倒。美国人排队懂礼貌讲规矩,不加塞,不催促前面快点,互相之间从未见争吵打架。我问过他们的感受,他们说,先来后到,公平合理,再说了,进去参观有个好环境,大家都舒服。美国人的这些行为觉悟,我是很佩服的。
展馆内能说英语的只有三名翻译。美国人好奇,喜欢问问题。其他工作人员遇到问问题时,只好叫翻译。这几名翻译忙起来就像穿梭机,在馆内来回穿梭。不过,美国人的问题新鲜且有趣,反映出他们想深入中国文化的愿望:画内画壶,为啥非要把纤细的毛笔伸进去画?刻磁盘用锤子叮叮当当地敲,会不会把盘子敲破了?诸如此类,五花八门。我们把主办方派来的志愿者安排到问问题最多的表演亭工作,通过他们为观众讲解,回答问题,翻译的压力得到缓解。
博览会期间,观众对我们很友好。虽然有的观众提一些政治问题,但出发点是想了解中国发展的真实情况,维护中美友谊。年中,由于美国政府违反建交公报的承诺,执意向台湾出售武器,中美关系一度紧张,后双方签署“八•七”公报,关系恢复正常。展览工作没受到影响。相反,台湾留美学生常来展馆找我们“辩论”,说是探讨社会制度的优劣,实际上是找碴子纠缠。开始我们还当一回事,耐心讲道理,用事实加以驳斥,后来就不见他们来了。
博览会会期183天,每天开馆上午十时至晚上十时。会后统计,观众总人数一千二百万,中国馆平均每天接待五万人次。
每届世界博览会都留有精美绝伦的纪念章,中国展馆由于筹备时间紧促,没有制作纪念章,连展馆介绍画册都是来美后我去联系印制的。美国观众对收集各参展国的纪念章很感兴趣,参观中国展馆时都向我们索取纪念章。有一次,我被逼无奈,实话对他们说,我们这次没有准备纪念章。如果非要不可,我只能写中文字“欢迎参观中国馆”。身边的观众把手中的宣传册递到我面前,我一口气写了十来张,写完抬头看,还有一堆人在等着。
说来也巧,国内运来的展品中有几箱A4大小的宣纸,不能展也不能卖,正愁着如何处理。我提议用来题写参观留念的纪念品。于是在展馆大厅放两张桌子,摆上毛笔砚台,几个翻译轮流上,每写一张收一美元,权当成本费。没曾想这业务很受欢迎,观众排着长队。一天下来,翻译感觉臂酸的手都抬不起来。开始我们把观众名字写上去,后来简化,就写中文名字。展馆其他工作人员看翻译忙也来写。考虑到他们不懂英语,就在桌面放本《英汉字典》,让观众翻字典找名字。后来连这道程序也免去,按着观众说什么名的口型拼音写,因为等在后面的观众实在太多了。
如此一来,闹出不少笑话。有个观众拿着“纪念品”找我,说一张写的好,另一张不好。我一看,原来好的那张笔画工整,着墨均匀,像印刷体,出自展团电工之手;不好的那张是行书体,带有虚笔,出自画家之手。还有些观众拿着有名字的纸,找展馆工作人员问上面写了什么,工作人员按字面读出来,观众高兴的说,这是我的名字。其实,由于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不懂英文,紧靠口型拼音翻译,写出名字五花八门,如“壮恩”、“麦鸡丝”、“媒珀”…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办公室,看见挂着我们的“纪念品”,上面写着“坦克”,其实他的名字应翻成“唐格”。有位观众回家后给我来信说,家人很喜欢这件纪念品,请我按信中的名字写出寄回。十几个名字,还附上二十美元现钞。
世博会期间,由于纸张、笔墨不够,我还专程去纽约的北京工艺品公司采购。结束时统计,这个纪念品我们竟然写出了几十多万张。
回国后,我去过欧美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看见中国工艺品的摊点设有这种业务。我对陪同说,此项业务的发明权应归属1982年美国世博会中国展馆。
世博会集科技文化于一身,但开展期间更像个大娱乐场。各参展国的风土人情相互交融,日常气氛祥和,歌舞升平。
按规定,各参展国可选一天作为“国家日”安排庆祝活动。我们选定十月一日为“国家日”,庆祝活动有二项:庆祝典礼,升国旗奏国歌,中国驻美大使莅临致辞;晚上举行国庆招待会。
博览会主办方看了我们的安排,眉头皱了起来,说你们国家不派出歌舞团吗。我一听就紧张起来,说没有这项计划,能不能不搞文娱活动。负责人说,其他国家都搞,一些国家不仅派出文艺团组,而且还安排他们在博览会上活动好几天。我们只好回复她,想想办法。
日已临近,请国内派歌舞团肯定不可行。我们研究,就近在美国留学的中国音乐专业的学生中找几个好的,表演钢琴独奏或独唱。恰好有一位上海来的钢琴专业的留学生主动找来,希望有机会在博览会上表演。我与他谈好,在国家日表演钢琴独奏,曲目中需有咱们国家的曲子。他同意并表示尽快提供曲名和练习。
我们向驻美使馆文化处汇报此事。该处负责人说,上海那位留学生并不是最好的,他们同意再选几位留学生。那些天,博览会主办方负责人频繁与我联系,因此事还没最终落实,我只好回复她说正在安排中。有一次她笑着对我说,如果安排不了,我只好在你们国家日庆典上宣布,由你和中国政府正副代表上台表演中国舞蹈…她知道,我们的正副代表已是年近六十的老男人。
文化处推选三位留学生,一位钢琴专业的,两位女高音。文化处介绍说,他们已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
国家日庆典安排在博览会表演大厅举行。那天恰逢我们的国庆日,大厅坐满了观众。庆典上,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参插安排留学生表演钢琴独奏《黄河》和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庆典后,安排四位留学生的表演专场,节目除中国传统歌曲外,还有美国人耳熟能详的曲子,如肖邦、李斯特等。他们的出色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可谓“满堂彩”。专场结束时,有几位美国“星探”急着找他们交换联系地址。主办方负责人向我们表示祝贺,说中国国家日活动很成功,观众反应强烈!
中国展馆工作人员四十多名,来着全国各地。他们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博览会期间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每天上午8:30吃早餐,9:30集体乘车去展馆;下午2:00在展馆吃午饭,晚上10:00闭馆,集体乘车回驻地吃晚饭。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累的吃完晚饭,便上床睡觉。
我们从国内调来一位广东籍大厨,料理四十多人的三餐,也够他辛苦的。他勤快,手艺好,经常变换菜谱,改善伙食。有一次他提出做“红烧猪肘”。我给肉店老板打电话,要他备好货。会计带着一位不懂英语的同事开车去取时,看见备好的货是一推猪蹄。他俩对老板连声说“No”,然后提起一边脚,用双手对着膝盖两边一砍,说我们要买这个。老板没看懂,说“Mr. Liang”,做个打电话的动作,指着那堆猪蹄说“Yes”…老板沟通不了,打电话给我说你的同事不要猪蹄。我说,是我搞错了,我们要买猪肘。老板明白了,口气很不情愿的说,这个时候去哪找这么多肘子呢。两位同事回来后说了此事,还惟妙惟巧表演了一番,令旁边的同事哈哈大乐。
在美国工作生活,不懂英语是很不方便的。美国人对我们很热情,一些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夫妇甘当志愿者,开车陪我们游览大烟山国家公园,还招待一顿午餐,吃肯德基烤鸡,喝饮料咖啡。但是,由于大部分同事不懂英语,语言不能交流,老夫妇觉得没意思,安排几次就罢了。
除了中国展馆,其他国家展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年青的居多。他们喜欢交流,相互走动。有个美国姑娘找我问,可否与你们交朋友,谈恋爱。我答,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同事不懂英语。她又问,你懂英语,可以吗。我还是说不可以。她似乎明白了,我们信仰不同,听说你们还有纪律约束…
时间一长,原来不懂英语的同事通过简单会话或查英汉词典,也能同外国人进行交往。博览会临近结束时,我听到有位男同事已和一名女志愿者“好上了”,是通过互查词典的方式。男同事四十多岁,国内家有妻儿;女志愿者二十多岁,刚从维也纳音乐学院女高音专业毕业归来,家况富裕。悬殊太大,我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但是,我们回国后,收到男同事单位的外调函。函中说,有人写信举报男同事在美期间与美国女人谈恋爱,通过词典找到“I love you”(我爱你),写成纸条递给那位志愿者,志愿者给了回复。组织部门找我核实,我如实介绍情况并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这事后来如何处理的,我就不清楚了…(待续)
世博会于十月三十一日如期闭幕。主办方安排了几场庆祝活动,如全体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大联欢、告别酒会等。中国展馆的工作人员在美国工作生活了七个月,大家归心似箭,赶紧打包回运展品,收拾行囊。考虑到大家很辛苦,展团包下旅游大巴车,让大家沿途观光。在首都华盛顿,参观了白宫、国会山、航天博物馆等;在纽约,参观联合国大厦、自由女神、大都会博物馆,坐电梯登上世界贸易中心(9.11事件中被毁)顶层,纽约名城尽收眼底,但能感觉大楼轻微的摇晃。导游说,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有轻微晃动是正常的,是对风压的一种缓冲,有利于楼体安全…
十一月下旬我回到北京。开始几天,静下来时,耳边回响着展馆内嗡嗡的噪音。
这届世博会是非常成功的。闭幕至今已有四十年。期间,世界能源领域,无论是新能源的开发,还是利用科技都取得巨大的进步。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更节能更环保;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等的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说当年我们展出的简陋的太阳能聚光盘和沼气装置,令我们脸上无光,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欣慰的是,中国已发展成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名列世界前列,前年光伏发电量3259千瓦时,占全国总电量4%。
匈牙利展馆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布达佩斯建筑学院普比克教授发明“魔方”。这种益智玩具已风靡全球四十余年,是人类文明和智力开发的一大成果。
这届博览会的建筑标志物是一座“太阳球”。建筑物高81米,重600吨,顶部是金黄色的玻璃球,直径23米,球体玻璃表面镀24K金,内设装饰豪华的餐厅、酒吧、瞭望台(图五)。四十年过去了,太阳球还屹立在那,已成为诺克斯维尔市地标和市民游人就餐观光的消遣地。
2002年年末,我在深圳主持首届“中国国际会展产业论坛”,参会的美国城市市长中就有诺克斯维尔的在任市长阿什先生。他说,1982年世博会取得成功,极大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建设。但是,世博会后市政府负债累累,直到前几年才还清。
在世博会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这类情况常有发生。管理引导世博会的世界组织“国际展览局”修改章程,规定每隔十年举办一次综合型的世博会,每隔五年举办一次专业型的世博会。各国可根据国力情况提出申办。中国上海在本世纪初提出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属综合型),那届博览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者:梁文
关注展达天下微信公众号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